WhatsApp网页版登录WhatsApp网页版登录

WhatsApp中文版

WhatsApp_微信国际化推广

马化腾更是直言对微信出海的期待:“这辈子能够走出国际化的,在腾讯来说,在目前来看我就只看到微信这个产品。”

种种动作也在证实着腾讯对于微信出海的野望。为了最大化地吸引新用户,腾讯不惜重金砸下20个亿,邀请国际足球巨星梅西等作为全球广告代言人,在15个国家推广宣传片;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出不同版本的广告片,分别邀请当地明星和名人代言。

腾讯2013年年报就能看出集团对微信出海的重视程度,财报显示,受在国际市场投入大量资金推广WeChat影响,腾讯当年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相比上一年接近翻倍。

广告的作用立竿见影。据2013年7月数据显示,出海不到两年的WeChat在海外注册用户已经超过7000万。根据媒体报道,当时,WeChat一度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App Store和Google Play平台上最受欢迎的社交应用类程序之一,包括中国的港澳台,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以及墨西哥等地区和国家。

然而,这种盛景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转折很快就到了。

错失WhatsApp

重金开路的逻辑在早期很容易见效,但还是挡不住微信在海外逐渐失利。尽管作为国内社交类较早出海的产品之一,但在海外,微信依旧慢人一步,其中集中表现在入局稍晚和错失对WhatsApp的收购。

长期以来,腾讯在公布WeChat相关数据时,都只把它合并到微信中去统计,并不向外界透露WeChat具体月活数据。去年8月,腾讯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增至12.06亿。但根据张小龙日前在微信公开课上的演讲,微信已经成为一个月活超过12亿的国民应用,那么据此不难推断,WeChat在海外的用户甚至不足国内的零头。

过去这几年,为何微信海外用户增长却几乎停滞了?

实际上,社交产品的用户具有高粘性、高忠诚度,这使得他们一旦开始在产品中形成个人圈子,就很难再离开并转移向其他的应用。WeChat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哪怕不惜重砸20个亿,做再多的广告也只是差强人意。

彼时,微信向全球推出时,大多数市场中已经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同类产品,从Facebook、Line、WhatsApp等海外同行中突围,难度不小。在印度尼西亚,当时主导社交市场的是BBM(即BlackBerry Messenger),这款2005年就已经发行的产品,曾一度是印尼最受欢迎的通讯软件,在2016年活跃度排在第一名。而在遥远的美国,首发于2009年的WhatsApp,已经早在微信进入之前就成为最风靡的社交产品。

在微信前职员张磊(化名)看来,微信当年出海是基于国内的庞大体量,国内的用户量快速扩大,形成一种虹吸效应,于是打算复制国内的模式走向海外,但后来也只是向华人群体延伸。马来西亚华人众多,文化相近,这种高市场占有率是不可能复制的,所以微信最后也将国内和海外两个产品合并成了一个产品。

当年,或许正是东南亚和中东的人口基数大,移动互联网起步稍晚,为微信创造了早期红利。而欧美市场的难度,腾讯高层也有目共睹。在美国市场,其竞争对手除了WhatsApp以及Facebook Messenger等,还有同样计划进军美国市场的日本移动社交产品Line。

“我们一直在分析,为何美国市场最难进?除产品本身外,与不同国家文化习惯的差异、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也紧密相关。”张小龙当时表示:“发展中国家要向发达地区输出产品,除了要跨越技术和质量门槛之外,还要打破西方用户对于本土产品固有的推崇和自信WhatsApp网页版,这种心态也成了微信开拓欧美市场的主要障碍。”

不过,WeChat并没有放弃欧美——收购WhatsApp就是其中重大一环。据彭博社报道,腾讯在2014年曾试图收购WhatsApp,但在谈判接近最后阶段的时候,马化腾因腰椎疾病加重,不得不推迟前往硅谷的时间,而此时半路杀出个马克·扎克伯格,开出接近腾讯两倍出价的收购价拿下了WhatsApp。

实际上,2013年,腾讯总裁刘炽平就提出过战略投资SnapChat的计划,但最终仅仅被Snapchat接受了比较小的投资份额。

WhatsApp在Facebook旗下的增长和扩张相当迅猛。去年2月份的时候,WhatsApp全球用户总数已经突破了20亿,WhatsApp的用户基本上集中在欧美市场,直至今日依旧稳坐全球即时通讯软件第一把交椅。而微信则以坐拥全球12亿用户的体量排在第二位。

本地化掉坑

在国内,微信已建立起一整套完备和成熟的服务生态体系,然而WhatsApp网页版,WeChat的使用体验却一言难尽。一方面,微信不了解海外用户、水土不服,另一方面,更加专注于国内,海外的服务也无法与国内的便捷比肩。

从印度的扩展来看,微信的败落早已有迹可循。2012年初,腾讯在古尔冈组建了一支由十余名员工组成的团队,开展了大规模的营销活动。刚打入印度市场时,就邀请了印度当红明星担当广告主角。广告期间赢得了大约2千5百万名用户,连续45天微信是Google Play商店中排名最高的应用程序。

虽然最开始确实带来不俗的下载量,但社交产品不同于快消品,能不能长久地留住用户最终还是取决于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微信的产品设计完全依照张小龙的愿景,拥有许多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的功能,但这些功能并不太受印度用户的喜爱。”时任微信印度的市场战略副总监的Humanshu Gupta介绍。

根据印度科技新闻媒体Factor Daily报道,在印度,跟已站稳脚跟的WhatsApp等同类产品相比,微信繁琐的添加好友过程,为交互设置了重重阻碍;加入群聊的时候需要跟群主建立好友关系;“附近的人”功能使女性开启位置信息之后接收搭讪信息,劝退了大部分女性用户……

除了没有及时跟上印度年轻人的喜好,在交互设置方面水土不服,腾讯对印度硬件市场的陌生也使微信流失了大批用户。最初上线的微信以40M的容量,占据人们的手机内存高达五分之一;同时,微信忽视当时还流行于印度市面的塞班和黑莓系统,早期只推出iOS和Android版本,等它研发出塞班和黑莓系统版本时,这些系统也早已在市面上消失。

微信团队用一种超前的思维做印度产品,在还没有赢得未来时,就已经“死在了过去”。“在2015年中期,微信意识到他们在印度走进了死胡同。”根据Factor Daily的报道,腾讯在这一年后投资了另一款同类产品Hike,但Hike的用户数量也仅有1亿左右。

而2016年时WhatsApp的网络效应已经非常强大,其他应用已经没有占领市场的可能性了。

而在美国,用户使用手机的习惯,又是新的理解维度。2014年,微信曾试图在美国大力推广,但收效甚微。当时,腾讯激励美国用户将自己的Google账号与WeChat打通,用户每邀请 5 个Google好友注册WeChat,将获得订餐网Restaurant.com价值25美元的购物卡。

但当时的负责人直言,美国是WeChat这类移动即时通讯应用最难进入的市场。同类应用在美国很碎片化,渗透率普遍偏低,几乎没有一家独大的局面,无论是WhatsApp还是Tango、Viber、Kik等,它们都是小而精的应用,维持着单一产品形态,不像微信走All-in-One路线。

以WhatsApp为例,美国收发短信费用较贵,WhatsApp很好地看准了其中的商机,哪怕产品收费下载,也只需四条短信费用的价格。同时,美国手机信号覆盖差,WhatsApp这类发短信的单一而精简的功能并不会受影响,但糟糕网络情况很难适用微信这种整合了社交、支付和信息获取等大而全服务形态的产品。

除了在海外的本地化不到位,很多在国内使用微信的外籍人士WhatsApp网页版,也无法享受同中国用户同等的便利,这种对比带来的心理落差,更容易让外籍人士转向其他产品。随着在国内支付生态的构建和完善,海外用户的支付体验并没有同步提高,是微信鞭长莫及的困境。

长期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埃维斯·米卡卡(Ervis Micukaj),深刻感受到了微信在外籍用户和中国用户服务之间的差距。其中,微信支付功能连接中国银行账户,因此在付款、Uber打车和预订方面都只对中国开放,而外国人享受不到这种便利;微信的小程序的功能对海外用户也并不友好,显然也只是围绕中国用户的功能;腾讯正大力推动与国外商家建立联系以便于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注意到了吗?这些功能都是专注于服务中国人的。”

WeChat海外用户增长停滞_微信国际化推广_WhatsApp

上一篇: Whats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