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网上最火的新鲜事儿,AI绘画绝对能排上前几名。打开朋友圈,刷个短视频,总能瞅见有人晒AI画的图。不管是专业搞设计的,还是像我这样连简笔画都画不明白的,都在这儿凑热闹,玩得那叫一个起劲。
为啥这玩意儿能火成这样?说透了,就是它把画画这事儿的门槛给砸得稀碎。以前总觉得,画画是艺术家的专利。你看那些画家,要么练个十年八年,要么得有点天生的灵气,不然哪能画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可现在不一样了,打开AI绘画的软件,你就当自己是个“指挥官”,想画啥就敲几个字。比如你心血来潮,想看看“会发光的海底城堡,周围游着带翅膀的鱼”WhatsApp网页版,输进去,等个几十秒,屏幕上就跳出一张色彩艳得晃眼的画。城堡的尖顶透着蓝光,鱼儿扑腾着透明的翅膀,那画面,比你脑子里想的还具体,还带劲。
我邻居家那上小学的娃,最近天天抱着平板捣鼓这个。以前让他画个全家福,他能把爸爸画成顶着啤酒肚的外星人。现在倒好,输入“爸爸在厨房做饭,妈妈在旁边笑,我举着冰淇淋”,出来的画居然有模有样。爸爸系着围裙,锅里的菜冒着热气,妈妈的头发还带点卷,连他手里冰淇淋滴下来的汁儿都画得清清楚楚。这娃拿着平板跑过来跟我炫耀,小脸上那得意劲儿,好像这画真是他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不光是小孩,连我那退休的老妈都跟着赶时髦。她年轻时候就喜欢看花,但一辈子没学过画画。那天我教她用AI,她琢磨了半天,输入“院子里的牡丹花,开得比碗还大WhatsApp网页版,旁边有只白蝴蝶”。出来的画里,牡丹花瓣层层叠叠,红的紫的挤在一起,那只白蝴蝶翅膀上还有点淡淡的花纹,像真的停在花上似的。老妈盯着画看了半天,突然叹了口气:“要是早有这东西,我年轻时也能圆个画画梦了。”
不过这事儿吧,有人乐就有人愁。我认识个插画师朋友,以前接个活儿WhatsApp网页版,从构思到成稿,少则两三天,多则一礼拜。客户还总改来改去,“颜色再亮点”“人物眼睛画大点”,他就得一遍遍重画。现在呢,客户直接甩给他一张AI画的图:“就按这个感觉来,简单改改就行。”他苦笑说,以前觉得自己手艺过硬,不怕没饭吃,现在半夜都能惊醒,怕哪天就被AI给“顶替”了。
网上关于这事儿的争论,更是吵翻了天。有人说这是好事啊,艺术本来就不该端着,普通人也能靠AI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不就是艺术的真谛吗?就像以前只有少数人能买得起相机,现在人人都有手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张照片,难道摄影师就失业了?
也有人说得挺实在:“AI画得是快,可总觉得少点啥。”我仔细琢磨了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上次我让AI画“奶奶织毛衣的样子”,出来的画线条特流畅,毛衣的花纹都整整齐齐,可就是没那股子暖劲儿。反观我手机里存的老照片,奶奶坐在小板凳上,戴着老花镜,手里的线团滚在脚边,毛衣针在手里翻来翻去,虽然画面模糊,可看着就心里发热。后来我才想明白,AI能画出“织毛衣”的动作,却画不出奶奶织毛衣时想着“孙子冬天穿了肯定暖和”的那份心思。
当然了,更多人还是把这当成个好玩的工具。有人用它做表情包,输入“熊猫戴着墨镜跳街舞”,出来的图能笑死人;有人用它给小说配插图,写科幻小说的,就让AI画“会飞的汽车在摩天大楼之间穿梭”,比自己瞎想直观多了;还有情侣用它画婚纱照,不用扛着相机跑外景,输入“在薰衣草花田里,新郎穿西装,新娘穿汉服”,出来的图浪漫得能当手机壁纸。
前几天我刷到个视频,一个街头画师对着AI画的图发呆。他说自己画了二十年人像,现在有人拿着AI生成的“理想中的自己”来找他,让他照着画。他一边画一边笑:“以前是我帮人圆梦,现在是AI帮我找灵感,这世道变得真快。”底下评论区吵翻了,有人说“画师要失业了”,有人说“这是给画师省力气”,还有人说“以后画画就跟打游戏似的,人人都能上段位”。
其实啊,不管是夸它的还是骂它的,AI绘画就像当初相机发明、电脑出现一样,都是技术往前挪了一步。它不会完全取代谁,就像相机没让画家消失,电脑没让手写体灭绝一样。普通人多了个表达自己的法子,专业人士多了个省劲儿的工具,这事儿不就挺好的吗?
你要是也手痒痒,不妨去试试。输个天马行空的想法,看看AI能给你啥惊喜。说不定画出来的图不咋样,但那种“我也能搞创作”的快乐,还真挺上头的。毕竟,能随手把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变成一幅画,这种感觉,以前想都不敢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