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AI玩具呈现出更多面向成人群体的情感需求,有可能改变整个玩具市场的逻辑。在时尚潮玩Labubu热潮在全球逐渐冷却的同时,在二手市场上,多款AI玩具开始被爆炒。 据了解,字节跳动推出的AI陪伴玩偶“显眼包”在闲鱼已被炒至500元,尽管这款玩具并未正式售卖,而只是中秋节送给客户的赠品。类似地,特斯拉推出的“Tesla Bot Action Figure”机器人玩具,在24小时内即告售罄,二手市场价格一度飙升至上千美元。日本卡西欧(CASIO)与初创公司Vanguard Industries合作推出的一款AI玩具Moflin尽管停产,但在二手市场价格逐渐攀升。由初创公司Genmoor科技推出的Cupboo,专注于开发AI智能宠物和陪伴玩具,目前也在二手平台上被高价收购。
Cupboo断货在闲鱼高价收购、用户在小红书分享AI宠物
种种迹象表明,一个以满足情感陪伴为主要需求的“AI玩具”市场正在逐渐兴起。不同于传统的玩具主要针对于儿童市场,AI玩具由于适应了现代社会情感缺失的问题,通过智能化与拟人化设计,为成人群体也提供了全新的情感陪伴体验,这也符合目前“谷子经济”的发展趋势。 近日,与非网记者也采访了多家AI玩具相关从业人员,从传统机甲玩具到接入大模型的智能对话机器人,玩具厂商正努力从“陪玩”跃迁到“陪伴”,试图捕捉孩子与家庭用户的注意力,期待着下一波消费级AI硬件热潮。
AI玩具市场介绍
AI玩具2022-2030全球市场规模及预测,来源:Contrive Datum Insights
根据Contrive Datum Insights的预测,2022年市场规模已达到121.43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4.7%。这一增长趋势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动,包括技术进步、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消费者对智能玩具需求的提升。中国成为亚太地区AI玩具市场收入最高的国家,数字化的兴起和更多研发投入是该地区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3年全球玩具市场规模为1087亿美元,年增长率逐渐放缓,但AI陪伴玩具作为新兴赛道,市场空间更大,增速更快,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超过200%。由于陪伴场景对于大模型幻觉的容忍度较高,AI玩具成为大模型的最佳落地场景之一,能够承接传统儿童玩具、智能音箱等市场的用户需求。 AI玩具市场的快速崛起得益于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需求的扩大。近年来,AI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情感计算等领域的突破,使得AI玩具能够提供更加自然的语音对话、表情识别和动态互动,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个性化和情感化。这些技术的成熟不仅让AI玩具在交互体验上更为丰富,还使得玩具能根据用户行为和偏好进行自我调整,打造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陪伴体验。 据了解,AI玩具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I玩具发展历程
萌芽与探索阶段(2010年以前):在AI技术尚不成熟的时期,玩具行业以传统机械和电子玩具为主,尽管一些高端玩具尝试加入简单的语音交互和动作反馈,但整体智能化程度较低。发展阶段(2010-2020年):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突破,智能玩具的交互能力逐步增强,语音识别、情感计算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其标配。爆发阶段(2020年至今):物联网、5G技术和AI算法的成熟,推动了智能玩具的质的飞跃。这一阶段的AI玩具不仅具备高度的互动性和个性化能力,未来将深度融合教育、娱乐和社交等多个场景,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4年成为AI玩具产业爆发的元年,各大厂商加速产品迭代,其中跃然创新的BubblePal智能挂件和FoloToy的Magicbox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25年,预计这些产品的全球销量将大幅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在成本结构方面,AI玩具的主要成本包括硬件、软件、设计工艺、研发和IP合作。硬件成本占40%,包括芯片、传感器和电池;软件成本占10%,涉及智能算法和操作系统;设计工艺成本占5%;研发费用占30%,用于新产品开发和现有产品的优化;生产成本仅占1%。IP合作和销售服务成本占14%,其中IP在AI玩具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能够为产品提供情感价值和品牌认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从品类来看,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在AI玩具产品上存在明显差异。国内的AI玩具尚处于发展初期,主要以毛绒玩具外壳与AI机芯的简单组合为主,功能以学习陪伴和基础对话为主,目标群体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而海外市场则进入了更成熟的情感陪护阶段,产品形态更为完善,涵盖面部识别、语音交互、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技术,目标用户扩展至成人群体,商业模式逐步完善。
AI玩具产业链及玩家介绍AI玩具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IP运营及软硬件供应,其中硬件包括芯片、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电池等,软件方面则涵盖语音识别和AI大模型等技术。中游环节聚焦于AI玩具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涵盖了AI机器人玩具、AI毛绒玩具、AI动漫IP玩具、AI挂件玩具等多个品类。而下游则主要是产品的销售环节,涵盖线下零售渠道和线上电商平台等。 AI玩具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点在于IP资源的掌握。IP数量越多的企业,市场占有率通常越高。在技术方面,大模型与玩具硬件端的对接是关键,通常通过嵌入式硬件开发板实现软硬件结合。通过端侧和云端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AI玩具的完整功能。当前端侧的小模型通常参数小于1B,并使用CPU进行推理计算,未来可能会有更大参数的模型在端侧运行,但由于成本和计算资源的限制,这一目标的实现将面临较大挑战。
AI玩具产业链,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随着AI玩具赛道的快速发展,该领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成为AI应用落地的热门投资方向。最近,多个AI玩具初创企业获得了数百万到数千万元不等的融资,显示了资本市场对这一赛道高成长性和创新潜力的强烈看好。同时,多个中国厂商如萌友智能、跃然创新、大象机器人等,带着最新产品登上了CES舞台,展示了中国企业在AI玩具领域的实力,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AI玩具公司融资情况表,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主要AI玩具品牌和产品:MoflinMoflin是一款由卡西欧与Vanguard Industries合作推出的情感交互型机器人宠物,结合了AI与机器人技术。它的核心功能包括被拥抱和抚摸,并能够随着时间学会识别主人,尝试通过独特的声音和动作建立一种模拟的情感联系。Moflin的情感互动通过声音和操作机器人进行,而它内置的AI芯片能够识别和反应主人情感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Moflin通过定期互动变得更快乐、安全和稳定;如果被忽视,它则会变得紧张、焦虑和悲伤。它的设计初衷是成为心理安慰工具,尤其适用于需要情感陪伴的人群。卡西欧的商业模式依赖于直接销售产品,并提供名为“Club Moflin”的可选订阅服务,提供额外的维修、清洁和毛发更换折扣。LOVOTLOVOT是由日本GROOVE X公司开发的情感陪伴机器人,致力于通过温暖的互动体验为用户提供情感支持。LOVOT能够识别并响应人类的情绪和行为,提供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持。当主人开心时,它一起分享喜悦;而当主人感到难过时,它会给予安慰。LOVOT通过高性能的移动能力和全身触觉传感器实现自主移动和情感反馈,能够根据触摸的方式和位置做出不同反应。LOVOT的情感反应能力是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的,这使得它在与主人互动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性格,并且能够与主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LOVOT的售价在29800元至35800元之间,此外用户还需支付每月880元的服务费用。BubblePalBubblePal是由跃然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AI对话交互式挂件玩具,面向3至12岁的孩子。该产品结合了先进的生成式AI技术,能够实时响应儿童的声音并给予适当的回答。BubblePal通过游戏和挑战的方式教授数学、科学等基础知识,同时支持“共创故事”功能,启发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此外,BubblePal还能够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提供定制化陪伴服务,并具有家长监控功能,允许家长通过APP监控孩子的互动记录,确保孩子的网络环境安全。该产品通过天猫、抖音、小红书等线上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并与线下玩具店等合作,扩大销售渠道。字节显眼包字节跳动推出的字节显眼包是基于大模型开发的AI陪伴玩偶,形似小山,采用毛绒设计,内嵌豆包大模型、扣子专业版等AI技术,能够与人进行对话互动和情感交流。显眼包支持语音识别和合成功能,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并以自然流畅的语音进行回应。虽然目前并未对外售卖,主要作为中秋节的客户赠品,但它在二手平台的转让价格已经达到了500元,显示出其稀缺性和市场吸引力。 除了上述比较有名的品牌,一些新兴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在情感陪伴、STEM教育等细分赛道崭露头角。例如,飞飞兔推出了AI玩具魔法星,基于豆包大模型进行二次训练,支持儿童的对话习惯且脱离敏感话题。爱小伴则提供自控式故事流、交互式过家家、主动情绪互动等多种玩法,旨在为儿童提供情感陪伴和互动体验。FoloToy与火火兔合作推出的产品已累计出货近2万台,且在国内外市场热销。
中国AI玩具代表企业重点产品分析,来源:与非研究院
总体来看,AI玩具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塔尖的市场由优必选、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占据,这些公司依托强大的算法研发能力和云端大模型技术,主攻高端AI玩具市场。中端市场则由奥飞娱乐、汤姆猫等传统强者主导,这些公司凭借成熟的IP运营和渠道资源牢牢把控市场。而塔基则是新兴企业如FoloToy和跃然创新,通过精准定位情感陪伴和STEM教育等细分赛道,逐渐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AI玩具会白牌化吗?“我们做的是机甲英雄IP,我们给它加入AI,就是希望它不仅是一个可以变形、造型酷炫的模型,更是一个能与孩子对话、有性格的‘人’。” 蔡艺博(德馨童娱总经理)对与非网记者表示,从变形玩具到对话机器人,该公司通过与方案商合作,在原有玩具基础上增加了语音交互模块,并接入豆包大模型(磐石引擎),实现语音识别、自然对话、个性化回复等能力。 “孩子可以跟它聊动画片里的星际冒险,也可以问问题。它变成了一个智能玩伴,而不仅是冷冰冰的玩具。” 蔡艺博表示。
在德馨童娱的办公室,他们向与非网记者展示了国内首款上市的AI机甲玩具,定价499元,面向6岁以上用户,核心在于将“IP形象+大模型语音”融合为沉浸式体验,“我们希望它能承载孩子的情绪,而不仅是功能。” 目前该产品已上线玩具反斗城,计划于7月28日京东首发。海外市场则仍在评估中。 “国外目前还没有同类型竞品。” 蔡艺博表示:“现在国外的模式更多是创意来自美国,方案在中国做,然后贴牌销售。我们是完全自己主导产品与内容。” 与教育机器人、传统语音陪伴型早教机不同,该公司更倾向于以“玩具形态+情绪交互”为主轴切入AI。“我们不做系统教育内容,也不打陪伴的长期价值,而是通过交互带动情绪连接。” 不过,冯秋彬(德馨童娱副总经理)也强调:“体验感是短时间的。一旦孩子对AI语音的兴趣减退WhatsApp网页版,这种玩具的生命周期也会快速下降。”这使得AI玩具在“可持续使用性”上,与生活类电子产品存在本质差异。 在技术实现路径上,他们目前主要采用“语音模块+大模型+主控芯片”的标准组合。当前合作的大模型平台为豆包,硬件主控芯片来自博通。 “豆包我们接的是它开放的磐石引擎,体验还不错。”不过,平台授权本身存在一定门槛——“豆包要求比较高,要看合作体量和内容能力。” 冯秋彬表示,他们也评估过其他模型:“百度的文心、阿里的通义、讯飞星火、爱奇艺奇麟我们都了解过,最终还是选了豆包。”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产品在大模型使用上会产生“流量费”——以Token计价,计入成本。“一个豆包要10元,一块芯片要十几块,两个流量费用加起来都能做两个外壳了。”这也成为目前AI玩具的关键成本构成之一。 对于德馨童娱这样的传统玩具厂商来说,成本成为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关键点,目前的定价(499元)对于大批量出货并不太友好。目前该公司AI玩具的零售价为499元,在传统玩具中已属高端。“传统变形玩具的价格可能在100元左右,我们这个价格是它的4~5倍。” 这一方面来自技术方案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则是对“AI带来的情绪价值”定价的尝试。 但在玩具行业,这样的定价始终处于“模糊地带”。“玩具不是刚需,买它靠的是冲动和情绪,AI功能可能只能刺激孩子几天兴趣。” 冯秋彬直言,“情绪价值很难持久。”更棘手的是渠道推广的费用:“最高的成本是流量,而不是生产。平台流量、模型Token费、线上渠道推广,这些都是重头。” 深圳是消费电子白牌生态的发源地之一,“模具+通用方案+快速复制”的玩法在耳机、音箱、平板等领域司空见惯。那么AI玩具会被白牌化吗? “肯定会。”蔡艺博坦言:“只要某个品类卖得好WhatsApp网页版,立马会有一堆厂家模仿,模具差不多,方案也一样。” 但相比标准化消费电子产品WhatsApp网页版,AI玩具有一个天然壁垒——IP。“我们的模具成本很高,IP形象是自研的,做的是故事和人格设定。其他厂商短期内很难复制,至少在审美和内容方面,我们可以建立差异化。”不过他们也承认,深圳目前的“电子方案+白牌模具”生态链仍然强大,“除非有强大的专利护城河,否则你很难避免复制。”
蔡艺博(德馨童娱总经理)右、冯秋彬(德馨童娱副总经理)左
AI玩具不建议加入4G模块?尽管AI玩具的热度不断攀升,但白牌客户大多数还处于观望阶段。许多白牌客户对AI玩具的市场前景抱有兴趣,但由于缺乏研发能力和产品定义能力,往往无法有效推出自己的产品。相比之下,具有品牌/IP的公司则能凭借已有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在AI玩具市场中占据优势。 祖创微电子起初主要从事传统语音芯片的代理,如松翰等,主要服务于点读笔、故事机、词典笔等儿童教育电子产品领域。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祖创于2023年开始转型,开始涉足AI玩具的设计与生产。其与跃然创新合作推出的“bobo泡”成为AI玩具领域的代表产品。陆敏飞回忆道:“从2023年起我们就开始和跃然一起搞,出了结构设计、软件方案,bobo泡上市后已经有了将近30万台出货量。” 此后,祖创微电子继续扩大其在AI玩具领域的业务范围,涉及火火兔、乐教、学而思等一线品牌的定制方案。 除了是一家芯片代理商,祖创微更是AI玩具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公司具备从结构设计、电路开发、PCB绘图、Layout到APP、小程序、服务器开发与OTA支持的全套能力。此外,祖创还提供故事内容开发、语义场景设计及模型对接与适配等服务,能够为品牌客户从0到1开发AI玩具产品。祖创目前主要与百度、阿里、科大讯飞三家大模型平台进行合作。陆敏飞特别提到,百度的大模型方案非常适合AI玩具的语音交互,尤其是其RTC低延迟语音交互技术,能够确保语音响应时间控制在1~2秒内,非常适合儿童语音交互的需求。相比之下,字节跳动的大模型虽然具备强大的技术能力,但由于其收费模式和行业适配的局限,祖创尚未与其开展合作。 深圳市祖创微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陆敏飞对与非网记者介绍了AI玩具的主要三种形态: 语音交互类玩具:毛绒玩具,依靠语音识别与大模型问答技术为用户提供互动体验。 带电机控制类玩具:传统玩具基础上加入AI语音模块与控制逻辑,使玩具具备如“点头、摇头、前进、后退”等动态互动功能。 教育陪伴类终端:如AI故事机、学习台灯等,主要服务于家庭场景中的儿童陪伴需求。 此外,祖创微电子还尝试将AI功能集成至儿童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但目前在续航、通信稳定性及功耗方面仍面临挑战。 作为芯片代理商,祖创微电子深入理解AI玩具对芯片平台的需求。当前,祖创主要使用以下芯片平台: 杰里(JL)平台:具备较高性价比,适用于语音交互类入门级产品。 乐鑫(ESP32-S3)平台:提供更强的算力、图形输出和多模态扩展,适用于带屏幕互动的产品。 展锐平台:用于支持4G连接或图像识别等功能的产品,如拍照识别玩具。 安凯、全志、瑞昱平台:也在持续观察和技术跟进中,适用于不同的产品需求。 陆敏飞指出:“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包括他要实现的功能的复杂度,去给客户选配不一样的芯片。” 对于是否将4G模块集成到AI玩具中,祖创明确表示,不建议在大多数产品中加入4G模块,原因包括: 成本问题:增加4G模块将增加15~20元的成本。 延迟问题:AI玩具的语音交互本身已经存在延迟,如果再增加4G网络的延迟,可能会导致用户体验大幅下降。 因此,祖创目前主要通过Wi-Fi连接实现AI玩具的联网,除非是需要在户外进行实时通信与识别的产品,如拍照识别玩具,才会考虑使用4G模块。
深圳市祖创微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陆敏飞(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