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Seeking Alpha》报道,知名投资分析机构 L.A. Stevens Research 负责人路易斯・史蒂文斯(Louis Stevens)近日发布研报指出,Meta(NASDAQ:META)的长期增长潜力远不止于当下撑起半壁江山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在他看来WhatsApp网页版,印度市场布局、WhatsApp 商业化突破与 AI 技术落地这三大 "隐藏战线",将在未来十年成为推动 Meta 现金流与股价持续走高的核心动力。这一观点最近几天在华尔街引发热议 —— 毕竟在多数投资者还盯着社交平台日活数据时,史蒂文斯的分析无疑撕开了 Meta 增长故事的另一层面纱。
印度市场:14 亿人口的 "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矿"
"如果说过去十年 Meta 的增长靠欧美,那未来十年一定看印度。" 史蒂文斯在研报中直言。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就在上周,印度互联网与移动协会(IAMAI)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社交媒体用户已突破 5.5 亿,其中 Meta 旗下平台贡献了近 70% 的用户时长,而这一数字在 2019 年仅为 3.2 亿。更关键的是,印度 14 亿人口中,目前互联网渗透率刚过 50%,这意味着至少还有 5 亿潜在用户待挖掘。
但 Meta 在印度的野心远不止 "攒用户"。近期有消息称,Meta 正与印度本土电商平台 Flipkart 洽谈深度合作,计划将 WhatsApp 的即时通讯功能与 Flipkart 的电商生态打通 —— 用户在聊天窗口就能直接完成商品浏览、下单和支付,这与三年前 WhatsApp 在巴西试点的 "聊天购物" 模式如出一辙,但规模可能是前者的 10 倍以上。
不过这块肥肉并不好啃。印度政府近期对科技巨头的监管力度持续加码,不仅要求社交平台对 "敏感内容"24 小时内下架,还计划推出新的数据本地化法案,要求外资科技公司将印度用户数据存储在本土服务器。这对 Meta 来说无疑是道难题 —— 既要遵守监管以保住市场准入,又要平衡数据跨境流动对其广告算法精准度的影响。但史蒂文斯认为,这种博弈恰恰说明印度市场的战略价值:"没有哪个巨头会为不重要的市场花费如此多精力。"
WhatsApp:从 "聊天工具" 到 "超级应用" 的蜕变
在多数用户眼中,WhatsApp 只是个发消息、打电话的工具,但在史蒂文斯看来,它可能是 Meta 未来最具爆发力的 "现金牛"。截至今年二季度,WhatsApp 全球月活用户已达 28 亿,远超微信的 13 亿,但前者的商业化程度却相去甚远 —— 目前其主要收入来自企业版 API 收费(即企业通过 WhatsApp 向用户发送通知消息),而微信仅支付业务的年营收就超过千亿元。
这种差距恰恰是潜力所在。最近几天,WhatsApp 在印度测试的 "支付 + 社交" 功能引发关注:用户可以直接在聊天界面向好友转账、拆分账单,甚至给商家付款时自动生成电子发票。更值得注意的是,Meta 已与印度最大私有银行 HDFC 达成合作,将 WhatsApp Pay 与银行的 UPI(统一支付接口)系统深度绑定 —— 要知道,UPI 在印度移动支付市场的占比已达 83%,这步棋相当于直接打通了 WhatsApp 与印度主流支付生态的任督二脉。
史蒂文斯测算,若 WhatsApp 能在未来五年将全球 10% 的月活用户转化为付费服务使用者(包括企业广告、支付手续费等),仅这一块业务的年收入就能突破 500 亿美元,相当于当前 Meta 年营收的 40%。但挑战同样明显:欧美用户对 "聊天工具加广告" 的接受度较低,而新兴市场的支付基础设施又参差不齐。不过从近期巴西市场的数据看,WhatsApp Business 推出三年后,当地中小企业的使用率已达 35%,这让市场看到了可能性。
AI:不止于 "优化推荐",更是 "重塑业务底层"
"AI 对 Meta 的意义,远不止让用户刷到更合心意的内容。" 史蒂文斯在研报中强调。这一点在最近几天的行业动态中得到印证:Meta 上周宣布,其生成式 AI 工具已向全球广告主开放,商家可以用文字描述自动生成图片、视频广告素材WhatsApp网页版,成本较传统制作方式降低 60% 以上。更关键的是,这些 AI 生成的素材能根据不同用户的浏览习惯实时调整 —— 比如向年轻人展示更潮的配色,向家庭用户突出性价比。
在内部业务层面,AI 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Meta 的 "LLaMA 3" 大模型已能自动处理 80% 的用户投诉,将客服响应时间从平均 48 小时压缩至 2 小时;在内容审核端,AI 对仇恨言论、虚假信息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2%,远超人工审核的 78%。这些效率提升直接反映在财报上 —— 今年二季度,Meta 的运营成本同比下降 3%,而同期用户增长了 5%,这在过去五年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但市场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AI 研发的烧钱速度惊人。Meta 今年在 AI 领域的投入预计超过 150 亿美元,相当于其年净利润的 25%。更棘手的是,谷歌、微软等巨头也在 AI 广告、生成式内容领域强势发力,Meta 能否保持领先?史蒂文斯的看法是,Meta 的优势在于 "数据闭环"——28 亿用户的行为数据能持续反哺 AI 模型迭代,这是其他巨头难以比拟的。
结语:当 "次要业务" 变成 "核心引擎"
史蒂文斯在研报结尾提醒投资者:"不要被眼前的 Facebook、Instagram 所迷惑。科技公司的十年周期里,真正决定胜负的往往是那些起初不被重视的业务。" 从近期 Meta 的股价走势看WhatsApp网页版,市场似乎已开始消化这一逻辑 —— 过去一个月,Meta 股价累计上涨 8%,跑赢纳斯达克指数 5 个百分点,而机构持仓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对 Meta 的增持比例创半年新高。
当然,这三大增长驱动能否如期兑现,还要看 Meta 能否应对好印度的监管博弈、WhatsApp 的用户体验平衡、AI 投入与回报的节奏把控。但至少现在,这个科技巨头已经在为下一个十年埋下伏笔,而看懂这些 "隐藏战线" 的投资者,或许已经站在了起跑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