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1911年生人,本名杨季康。被誉为中国杰出的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享年105岁。人生百岁的她经历了属于她自己人生的跌宕。 早期受教于中方文化熏陶教育,后随丈夫钱钟书同赴英国牛津大学求学辗转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感受西方美学。再然后二人携女回国名校任职。
因个人文化熏陶WhatsApp网页版,杨绛的文化作品东西文化浸润深厚。她的小说和散文表现出了人性、自然和艺术的发现极具西方文作特色,但同时她为人为文都给人表达出中华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 她在早期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批判后表现出为人的从容淡泊,也是她的一生,这在她临近最后前以自问自答形式的作品中有着明显体现。 她在《走在人生边上》中深度地剖析了她认为的“人”。 一位旧社会的“老先生”,这也是她在作品中对自我的一个自称。她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再附其诠释深意的小故事的写作手法去了解剖析并阐述人如何成人、人如何活着和人为了什么活着。杨绛: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她逝去前的感慨,意味深长。
命 世道是公平的,人人是平等的,但为什么人与人为什么会是不同的: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美的,有丑的....... 命不讲理的。中国人常说人一生下来就有定数,不管我们怎么去做,结果都是一样的。人就是这世间一介蝼蚁,不做主的。那还努力作甚,反正各有各定数。往前回顾一生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人生转折,这真的是自己能去改变的吗?或许真的是命做了决定。 这让我们如何活着?
灵魂和肉体 一个人死后难道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人不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吗,为什么都认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呢?“人有灵魂,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体,而身体具有生命,称灵魂。” 这是她在书中说的,书中大多观点引出并被剖析,都是属于她的灵魂。不难看出她对于他人认为人死后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没有表示认同但也没有表示不认同。 大多数人认为人因只有肉体所以死后什么也没有,肉体会化成灰化成肥终究是完全不剩什么。而她却认为不仅仅有看得到的肉体还有那看不见的灵魂,死亡后肉体消失在世间但灵魂却只是回了家,就如她对她女儿说得“安心睡吧 我和爸爸都祝你睡好”。 她在文中也写到“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家是“回家”了”,她不认同人死后就真的什么都没了,但她也说得是“灵魂”回家了。 而后说这灵与肉两者之间是有斗争的,对其观察,首先分清阵容。
她不否定两者都存在,就如她不否定大多数人所说的,却又保留提出自己的观点。 文中在生物学方面去概况肉体,真实而存在。从最先的胎儿发育到尚无自我的婴儿再到有性的成人,无一不表明肉体是真实存在的。 灵指灵性良善。她说它生而就有,与肉的力量一样强大。但它更像是白月光,它存在于人的本体,但不争不抢,只是存在。 两者一起形成了“人”。 若肉占据高位,那此人定是顾不得灵性良善的。人世间本就有许多外物诱惑,就如战场一般必定要掠夺一些的。反之灵占据高位时,此人必定是克制的,像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种修行,不断地去克制那些不好的,让良善占据高位。 两者的争斗结果无非是一者高另一者低而已,它们终究是统一存在于一体之内的。 两部分的高低决定了人怎样活着,我们自己是可以去决定的。这样我们仿佛不是在与天斗,而是与自己斗。
人生一世,为了什么? 信仰。人为了信仰而活。 人为了什么去活?思考这个问题时,自己去回顾思考的只有自己也只能是自己,他人为什么活,自己是不知道不了解的。就如杨绛她在书中写他人事时写下的观点是代表自我的,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不同解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遵从信仰而活,所以才活的不同。 天地间万物生长,多姿炫彩。人作为万物之灵,作为有思想有灵魂的物种,在这世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人类的存在让世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才显得至关重要。 任何事物存在都有着它的价值,但不得不去承认,在其中人类的价值是最大的,他充分地发挥并利用一切可发展的事物,就是活着的意义。 信仰是肉与灵的灯塔,不论是哪一者占据高位,它们都是遵从信仰而前行。如果没了信仰由这两者构成的人也不过是在行尸走肉,并没有活着的意义,只是单纯的存在着。
“信仰是感性的,自理无情,信仰有情,信仰坚定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能够冲破冲出重重迷雾走向光明” 爱。人为了爱而活。 人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但又依赖于爱而活。一个人,她必定有亲人、朋友、知己其一。 人这一辈子最割舍不下的可能就是情了。想必这个都会感同身受了吧,有多少人在临危险时是爱意又召唤了自己,回到险些离开的人世间。 就如杨绛WhatsApp网页版,她的爱女和丈夫相继离世,她是痛苦的,但是丈夫弥留之际的叮嘱“好好活着”又给了她多大的勇气,使她平泊淡雅,为爱而活。在看向死后只表示那就如同真的“回家”一般。
一个人只有活着有爱才会充满希望,这个人她才是鲜活的。 还有更多活着的意义,这个只能每一个人自己去探索寻找独属于自身的那道意义了吧! 不去评判其含义好与不好,本就是一人一生,没有参考借鉴,每个活法都与众不同,共生共养WhatsApp网页版,人生百态。 如若还在世间挣扎的你还没有找到为什么而活的原因请珍惜当下;如若你已经找到为什么而活的原因愿用一生坚持。 人生一世,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只能各自去寻找了,望你灵肉统一,不信天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