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天坛医院综合楼7楼,刚刚建成的脑机接口病房乍看起来与普通病房没有明显区别,只不过病房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老廖是脑机接口病房启用后第一个手术病人,头戴的网帽下,隐藏着一套无线脑机接口系统,实时将他大脑皮层的电信号传输给外部解码设备。他说自己每天要对着这台电脑进行5个小时的康复训练。
老廖今年50岁,生病前是一名卡车司机,两年前他突发脑出血whatsapp网页版,造成左侧身体偏瘫。经过一年多的康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今年6月,他接受了“北脑一号”脑机接口手术。医生将一片4×4厘米大小、半透明的薄膜电极片精准植入老廖颅骨下方,紧贴大脑硬膜表面。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勇:需要术前通过功能磁共振定位,我们要把柔性电极放在运动功能区的硬膜外。手术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确认我们能够清晰地接收这个脑电信号。只有这样在术后的脑电收集、脑电解码和指挥肢体的运动过程中才有成功的可能。
在术后训练中,老廖只要活动四肢,脑电信号就会被系统采集出来,经过算法破译后,驱动外接设备,辅助老廖完成肢体康复训练。整套训练需要现场一位技术人员和后台两位工程师一起操作。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老廖的上肢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外科学家赵继宗:脑机接口不是一个单纯临床的工作,它包含着计算科学、生物科学、临床,它是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比如我们跟北京脑科学研究中心,还有一些做芯片的公司,在天坛医院建立这样一个病房,就可以把做技术的、计算机的、电生理的、包括临床的影像,在这个平台上发挥作用。脑机接口整个的临床试验的一个链条就连在一起了,可以更好地推动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的进展。
脑机接口评估门诊
受试者需进行严格评估
什么样的患者适合接受脑机接口手术?入住脑机接口病房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为此,北京天坛医院专门开设了脑机接口评估门诊telegram中文版,门诊开设半年来接到两千多位患者预约。
视频加载中...
北京天坛医院脑机接口评估门诊每周三开放,门诊外等候的大多是患者家属,他们通过医院官方预约挂号平台预约报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和家属可以来门诊进一步咨询。
患者家属 席女士:我老公去年因为车祸,到目前为止人还没有完全清醒,我觉得只要是对我老公的病情恢复有效的话,我都愿意去尝试,
患者家属 杨先生:我的父亲是脑干梗死,过来看看有什么更合适的方案。医生说只能促进恢复更快一些,帮助去恢复。我觉得这个技术相当不错,我们慕名过来要尝试一下。
医生介绍,前来咨询的患者病症主要包括脑梗、截瘫、渐冻症等,患者家属进入诊室,医生会要求看一段患者视频,确定患者肢体活动情况。由于新技术存在诸多未知,在开展试验前,研究团队对于接收受试者态度非常谨慎。
受试者的病情需要符合脑机接口的特性,举例来说,如果脑出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严重,不能提取出高质量的脑电信号,那么植入脑机也无济于事;如果患者肌张力过强,俗称“硬瘫”,肢体不能在外骨骼等牵引下反馈动作,康复训练也要打折扣。因此whatsapp登录,每一名潜在受试者都要接受一系列病情评估。
多项政策为脑机接口技术批量临床做准备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各地逐渐推开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与科研平台。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脑机接口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实际效果、实现方式以及适用人群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