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是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管的国家一级学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在国家力推“互联网+”中医医疗的大背景下成立,预止着中医传承工作也将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广阔平台。
本次大会成立了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分会第一届理事会whatsapp网页版,并选举了理事、常务理事、分会正副会长和秘书长,“就这看”国医网创始人顾高生当选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常务理事。
“就这看”国医网创始人,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常务理事顾高生介绍了集名老中医传承、名老中医资源下沉等重要使命为一体的“就这看”国医网平台。
会议围绕信息化时代的名医学术传承与创新,召开了名医经验与传承方法研讨会,与会者就中医传承工作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全面推进,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常务理事在大会上分享了“就这看”国医网在辅助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传承工作中,在各个试点地区的突出成果,获得众多中医界人士的肯定。“就这看”国医网还担负起了将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的重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全国名老中医,老百姓看病不再难。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吴刚会长、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陈珞珈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朱晓新书记应邀出席了本次大会。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会长吴刚,对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提出四点要求
大会进行了名医经验与传承方法研讨会,邀请了国医大师朱良春传承人朱婉华主任医师,国医大师张灿玾传承人米鹂教授,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人兰智慧主任医师,国医大师颜正华传承人吴嘉瑞副教授进行了学术报告,分别介绍了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及其学术思想。
国医大师洪广祥传承人兰智慧主任医师,正在进行《国医大师洪广祥肺系病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研究》报告
同时,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刘军主任医师、胡晓梅主任医师、冯学功主任医师、李杰主任医师、马淑然教授、盛倩副主任医师等分别就中医骨科、血液病、失眠、肿瘤、胃食管反流、老年黄斑变性等相关学术流派、临床体会、名医经验等进行了汇报。
大会上,来自中医高等院校的杨光华教授,来自三甲医院的徐学功主任医师等嘉宾结合自身工作就名医工作室whatsapp登录,院士工作站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大会还邀请到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李园白副研究员,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胡广芹主任医师等嘉宾whatsapp网页版,汇报了名医经验传承、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研究进展、思路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高等中医院校在中医人材培养上的误区,导致大学出来的中医学生无固定的老师和临床思维方式,无足够的临床经验,更无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其结果就是中医院中医人才匮乏,疾病诊断多依靠西医检查,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的本事也大大减退了,医生使用西药多于中药,最终导致中医院大多数失去中医特色。
在国家大力提介中医医疗的当下,以师带徒的中医传承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传统途径,重新获得了中医行业的重视。2016年,国家正式提出要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在整个中医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同时,有识之士也开始寻找中医传承与互联网平台的结合点。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是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管的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的成立,标志着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已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重视。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建立后,将着力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除了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外,希望采用其他更多、更好的软件服务于名医经验传承。
第二、源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产品研发。将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尤其重视将中药制药企业与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对接,探索新模式、新机制,积极努力将名老中医经验转发为产品。
第三、基于互联网的名医经验传播。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将发起名医学术传承云计划,搭建基层医生的名医经验传播平台。为解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问题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