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网页版登录WhatsApp网页版登录

WhatsApp中文版

WhatsApp

1842年,屈辱战败的中国派出最高级别官僚耆英前往南京,会见英国殖民官员璞鼎查爵士。冷酷无情的英方谈判代表向清廷开列了投降条款。随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令中国付出了一切,却只换回屈辱。它被称作一纸“贸易协议”,伦敦的商人为此碰杯庆贺,而中国的诗人则以诗文铭记这份耻辱——其余音至今萦绕在这片广袤的大陆上。

2025年7月,遭受重创、败下阵来的欧盟委员会派出最高外交官员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前往苏格兰一处特朗普名下的高尔夫球场,签署了一份同样耻辱的协议。他们称之为“贸易协议”,无非是为了掩盖事实——欧洲向这位美国总统付出一切,只换来屈辱的结局。值得注意的是,与1842年的中国不同WhatsApp网页版,欧洲并非因战败而屈服,而是承受了短短几个月的关税“水刑”(waterboarding)——面对这一特朗普的折磨手段,被不幸的美国民主党人启发的愚蠢欧洲政要们,一度轻蔑地视之为“TACOS”(特朗普总是认怂 Trump Always Chicken Out)。

虽然欧洲的诗人或许不会为这份将在未来数十年笼罩欧洲大陆的耻辱协议吟诵诗篇,但欧洲政客们已然承认了这一点。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François Bayrou)称之为“黑暗的一天”。欧盟的英国脱欧事务谈判代表米歇尔·巴尼耶(Michel Barnier)则痛陈此举是“示弱的表现”——这位深谙如何从极度傲慢的立场进行谈判的人物,理应明白个中滋味。

这份欧美贸易协议的细节对欧洲而言着实令人尴尬。美国商品将免税出口至欧洲,欧洲输美商品却被全方位加征了15%的关税,钢铁和铝制品出口的关税更是高达50%。而一切仅仅是开始。

欧洲承诺取消对大型科技公司已有或计划征收的所有云服务税,并额外奉上一笔庞大的贡金以安抚唐纳德·特朗普:在2028年底之前投入6000亿美元,用于欧洲对美国经济的新投资,并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页岩油气。也就是说,这是一张高达1.35万亿美元的巨额支票——还不包括欧洲各国政府(为履行其北约防务开支承诺)不得不承担的、必须从美国采购的成百上千亿美元军火支出。

1842年南京条约 耻辱协议 欧盟特朗普贸易协议_WhatsApp

7月27日,苏格兰坦贝利,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会晤。 IC Photo

做出这些新承诺时,冯德莱恩忽视了一个欧洲本应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吸取的关键教训:拒绝向他支付大笔资金或许危险WhatsApp网页版,但许下无法兑现的承诺后果将更严重。

首先,欧盟委员会无法强制私营企业将资金汇往美国;其次,承诺所需的资金与实际供应能力根本不存在。德国的汽车与化工企业确实已经在投资美国,以规避特朗普的关税,但未来两年半内的投资额远达不到承诺的6000亿美元。更糟糕的是,承诺在三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即每年2500亿美元)纯属天方夜谭:欧盟每年的能源支出远低于这个数额,更遑论美国的页岩油气生产商不具备相应的供应能力,即便欧洲有意购买,油气也会供不应求。

莫非特朗普不知道这一点?他当然知道。难道他忘记了让-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第十二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任期2014-2019年,译注。)那些未能兑现的承诺了吗?没有人比这位美国总统记得更清楚。你从特朗普的眼神就能看出来——他正在享受这个过程。这是他扇欧盟耳光的黄金机会——长久以来,特朗普对欧盟的厌恶之情有增无减。除了缩减美国的贸易逆差并在此期间赚取可观的关税收入之外,特朗普已经在坐等欧盟违反冯德莱恩许下的投资和能源采购承诺。一旦欧盟违约(预计在2028年,即他在白宫的最后一年),他就能以欧洲人违背承诺为由,榨取更多屈辱性的让步。

将这份贸易协议与五月签署的英美协议相比,毋庸置疑,特朗普对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明显手下留情。这与经济因素、亲英格兰情结或他对冯德莱恩的厌恶都无关。在特朗普看来,是某个更重要的因素导致他对英国更友善,甚至不惜得罪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令这些企业难以置信的是,如今,将一辆完全不含美国零部件的英国汽车进口到美国,竟然比进口一辆在墨西哥或加拿大制造(但大部分零件在美国生产)的福特或通用汽车更便宜。

特朗普究竟为何选择替英国汽车企业承受来自本国MAGA(“让美国再度伟大”)基本盘的压力——要知道,其中许多车企实际上并非英国所有?答案很简单:通过对英国设定仅10%的统一关税(包括汽车),比欧盟承受的关税低5%,同时取消对英国钢铁和铝的新增关税,他已在伦敦与布鲁塞尔之间打入了一根如此深的楔子,以至于就连最坚定的“重返欧盟派”,如今也肯定失去了继续抗争的意志。因此,特朗普欣喜地看到,他已经令英国脱欧——这一预示着他本人首次选举胜利的先兆事件——变得彻底不可逆转。

在无奈地接受欧洲版本的《南京条约》前,欧盟领导层经历了与英国脱欧谈判者相同的四个痛苦阶段:从“美国敢施压,我们必然报复”到“如果被逼迫,我们可能报复”,再到“宁可不签协议,也不接受糟糕的协议”,最后沦为“任何协议都行,我们已走投无路”。如今,在布鲁塞尔和欧洲各国首都,围绕这份21世纪版本《南京条约》的相互指责正如火如荼地上演,有两个问题亟待解答:欧洲的领导人究竟错在哪里?他们本来可以采取哪些不同做法,既避免这份屈辱的协议,又防止遭受更大的经济伤害?

WhatsApp_1842年南京条约 耻辱协议 欧盟特朗普贸易协议

欧盟在贸易协议中承诺大幅增加从美国进口的能源

首先,欧洲的谈判代表犯了三个主动判断失误:

第一,他们以为欧盟单一市场的规模是至高无上的筹码。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说有什么体量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那就是欧洲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规模。每年超过2400亿美元的顺差注定了,美欧之间爆发全面贸易战对欧洲造成的伤害将远甚于美国。

第二WhatsApp网页版,正如我的同事沃尔夫冈·明肖(Wolfgang Münchau)所解释的,欧洲人高估了欧盟对美服务业赤字给布鲁塞尔所能提供的筹码。没有爱马仕丝巾、法国香槟、卡拉马塔橄榄和保时捷跑车,美国人照样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而欧洲人离开了谷歌、YouTube、Instagram和WhatsApp等软件服务,恐怕连一个小时也撑不下去。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欧洲沉溺于一种虚幻的信念,以为美国的商品和资本市场将陷入剧烈动荡,从而迫使特朗普认怂。他们长久以来一直期望,关税将把美国的消费价格通胀和股市通缩推至政治上无法承受的水平。但这并未发生,而布鲁塞尔本应预见到其中缘由。

与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和欧洲出口商的供给相比,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对价格上涨的反应相对更为敏感(用经济学术语说,更具“弹性”)。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制造的梅赛德斯-奔驰轿车在纽约的售价总是低于斯图加特,也是为什么如今大部分关税都由欧洲出口商承担,他们仅将关税成本的一小部分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其结果是,美国消费价格通胀所受的影响较小。至于美国的股市,似乎正沉浸在人工智能投资热潮、特朗普送上的不合理且大规模减税政策,以及美国财政部每年获得的高达3000亿美元关税收入所带来的缓冲效应中。沉醉于这种“非理性繁荣”的美国股市,根本没心思去担忧特朗普关税政策制造的宏观经济负面效应。

但让我们暂且假设欧盟的领袖人物预见到了这一切。在谈判中有一项基本原则:如果你无法接受空手离开谈判桌的结果,那谈判就毫无意义——还不如像冯德莱恩那样选择做个乞求者。那么,鉴于欧盟缺乏中国精心打造的谈判武器——那些美国人离不开的稀土矿产以及种类广泛的基本商品,它本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做法呢?这里有一个建议。

欧洲的首要任务应是制定替代方案,以填补可能失去对美贸易顺差而导致的国内总需求缺口(约2400亿美元)。例如,欧洲理事会可以宣布一项每年6000亿欧元的总体生产性投资计划,由欧洲投资银行(EIB)发行新债券融资。只要欧洲央行稍作暗示:必要时将支持这些欧投行的债券,就足以维持极低的融资成本。这样一来,欧洲将不再依赖美国来维持其总需求。

WhatsApp_1842年南京条约 耻辱协议 欧盟特朗普贸易协议

西班牙国防部发言人8月6日表示,该国不再考虑购买美制F-35战斗机,将在欧洲制造的“台风”战机和法国、德国和西班牙联合研发的“未来空战系统”(FCAS)项目中做出选择

此外,欧盟应取消所有受美国影响而对中国实施的、针对关键绿色能源和数字技术的关税与制裁,争取同北京达成一项包含协调财政扩张措施和相互安全保障的协议。它应对年收入超过5亿欧元的公司(无论其注册地在何处)的所有数字交易征收5%的云服务税。更重要的是,欧盟应废除那些严苛、反竞争、由美国强加的“反规避”(anticircumvention)知识产权法条——这些法律禁止你在打印机中使用更便宜的通用墨盒;禁止农民自行修理约翰迪尔的拖拉机;阻止残障人士对其电动轮椅的转向装置进行哪怕最微小的调整。最后,欧盟的明智做法应该是逐步从其能源结构中淘汰采购自美国的页岩液化天然气,并在各成员国军队中逐步淘汰美制武器。

布鲁塞尔甚至从未讨论过这样一套应对方案,这一事实足以让我们看清欧洲的实质。唐纳德·特朗普以拆迁球般的粗鲁方式揭露了:欧盟甚至无法想象自身能成为一个主权力量——它铁了心要在大西洋主义的帝国体系中继续充当附庸。与1842年以及后来的中国不同,欧盟还是主动接受了永久的屈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