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认数
课题:认识整万数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3.组织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大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观察、表述、概括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我们昆山发展很快,老师了解了一些介绍我市概况的数据,如我市土地面积九百二十一平方千米,全市人口约六十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万多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六千多元……我国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谈话:你能将信息中的哪些数写出来给大家看看?(学生将会写的数在黑板上写出来,黑板上已板书个级的数位顺序表)谈话:六十万、九百六十万到底是多少呢?怎样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比较大的数
二、新授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出示计数器)谈话:在这以前,我们已经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
如果一万一万地再往下数,(边拨珠边与学生一起数)一万、二万……九万、十万。
万位上拨了10颗珠,表示多少个一万?你认为10个一万是多少?(板书:十万)
教师把万位上的10颗珠拨去,在十万位上拨上一颗珠子,并强调:10个一万是十万。
提问:如果十万位上有两颗珠子,那么表示多少?如果要表示六个十万,也就是六十万,该怎样拨珠?
学生在学具计数器上拨一拨,再交流。
提问:现在老师在十万位上拨了10颗珠子,表示多少?(可能有学生说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百万)
教师指出:十万位上有10颗珠子,表示有10个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
提问:要表示一百万,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十万位上的10颗珠拨去,在百万位上拨1颗珠)要表示四百万呢?如果百万位上拨上了10颗珠呢?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交流。
教师指出: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千万)
提问:刚才数数时,我们又新学了哪些计数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吗?
小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的数。
2.认识数位顺序表。
谈话:把这些计数单位在发下的纸条上写下来,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在写数的时候,每一个计数单位都占有一定的位置,那就是数位,计数单位万所占的数位是万位,(出示数位顺序表,暂不填级)你能说一说万位左边依次是什么数位吗?(让学生在括号里填写)
谈话: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属于个级,(在数位顺序表中板书:个级)个级上的数表示有多少个一。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它们属于万级,(在数位顺序表中板书:万级)万级上的数表示有多少个万。
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
追问: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谈话:在发给你们的纸条的计数单位下边写个“位”字,使它们成为数位,然后打乱纸片,重新排,同桌检查。
3.了解整万数的含义,学习写数、读数。
认识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下面我们来认识刚才那些比较大的数。
出示刚才信息中的大数:六十万、九百六十万。
提问: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这两个数吗?它们各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然后说说每个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提问:你能对照计数器把这个数写下来吗?
学生试着写数并说说怎样写的,理解写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个级上的O。
写完后再读一读。
谈话:2003年我国茶叶产量七十七万吨,甘蔗产量九千零二十四万吨,油菜籽产量一千一百四十二万吨,你能把这些数先拨在计数器上,说一说各是多少个万,再写出来、读一读吗?做好后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谈话: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信息中的数,现在你能把它们正确地读出来吗?
再次出示课前收集的信息,请学生来读一读,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及时评价。
练习与作业:做“想想做做”第3、4题。
板书设计: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十、认数
课题:认数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认识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以及有关的操作活动,感受大数目的意义,培养数感。3.让学生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重难点分析: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万级和个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整万数telegram中文版,课后也从生活中搜集了带有整万数的信息。谁来把你收集到的信息读给大家听?
2.指定几名学生读信息,并把他们收集的信息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3.提问:这些信息中的数据都比较大,你们是怎么又快又对地读出来的?
二、新授1.出示例题中的三个计数器,让学生根据计数器上的算珠尝试写出数。
谈话:仔细观察这三个数,你能按数中有O还是没有0,以及0在每级中的位置把它们分一分类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讨论。
全班反馈:谁来说说你把这三个数分成几类?理由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一板书。(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分成两类,一类是数中不含O的,一类是数中含有0的。
情况二:分成三类,一类是数中不含O的,一类是每级末尾含有O的,一类是其他数位含有0的。
2.认、读、写不含0的数。
(1)谈话:刚才同学们把这些数分类时,都认为不含0的数为一类。我们先研究这些数的读法。仔细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这个数万级上是多少?个级上是多少?是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的?
你能读出这个数吗?
先读给同桌听一听,再指名读一读。
提问:读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你会写五千二百三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九吗?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写法,从左往右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个级上的数。
(3)读出下面各数,并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876543216283952549723
(把这些数连同数位顺序表一起出示,让学生对照着数位顺序表读数)
3.认、读、写万级和个级末尾都有0的数。
(1)谈话:同学们都会读写不含0的数,那含有0的数又该怎么读呢,我们先来看这个数(3004000),这个数属于哪一类?(每级末尾都含有O)
(2)看着计数器说一说,这个数可以分为几级?每级上的数各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你会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多指定几名学生读一读。
提问:你是怎么读的?
(3)提问:这个数怎么写呢?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做得对的学生说说是怎么写的?让做错的学生改正错误。
(4)读出下面的数。
23004000 10002500 32405900(随同数位顺序表一起出示)
①指名读,并说说读的方法。
②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4.认、读、写其他数位上有0的数。
(1)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数(4080007)。这个数怎样分级?数中的0还是在万级和个级的末尾吗?在什么位置?(左边的0在万级的中间,个级的3个。在个级的开头和中间)我们为了把这样的数与每级末尾都有0的数区别开来,称它们为其他数位上有0的数。
(2)让学生各自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提问: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根据数的组成,你会读这个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读,估计左边的0都会读作零,其他的0可能读一个零或三个零,告诉学生,连续几个O只读一个零,让学生都再读一读。
提问:除了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之外,其他数位E的0怎么读?
(3)读出下面各数,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43027809 30027083 40015003
5.小结。
(1)提问:这三类数,你是怎么读的?数里的0怎么读?
(2)谈话:关于数里0的读法,书上有一句话:“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请把它画下来,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明白它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默读,提问:这题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学生独立写数,并读给同桌听。
(3)集体订正: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写出的数,共同订正,并让几名学生读一读。
(4)提问:在这三个数中,万级的数有什么不同?个级的数呢?
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课堂小结:1.提问: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在写数或读数的时候最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练习与作业:“想想做做”第5题。
板书设计:读出下面各数,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43027809 30027083 40015003
十、认数
课题::认识整亿数
课时: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认识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整亿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整亿数,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难点分析: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知道整亿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你见过比千万更大的数吗?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例题,谈话:这里介绍了我国2003年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这些都是很大的数。这三个数中都出现了一个什么计致单位?(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亿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
谈话:我们过去学过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你们就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下去。(学生数数:一千万、二千万、三千万……十千万)
根据我们以往数数的经验,数到10个的时候就要引入一个新的计数单位,那么10个一千万是多少,你知道吗?(学生回答后板书:亿)
你能一亿一亿地接着数下去,并说出一个更大的计数单位吗?(学生回答后板书:十亿)
那么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谁来说一说?(板书:百亿、千亿)百亿和十亿、千亿和百亿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几个计数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2.教学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写数时,每一个计数单位占有一个数位,那么亿、十亿、百亿、千亿这四个计数单位也应该占有数位,你知道它们占有的数位各是什么吗?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这四个数位应该归人哪一级?
(出示数位顺序表)谁能把它填完整?(指名在黑板上填写,其他人在教科书上填写)
提问:数位顺序表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亿级的数表示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讲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我们采用的就是十进制计数法,采用这种计数法写数只需要10个数字,O、l、2、3、4、5、6、7、8、9,用这lO个数字按规定的数位顺序写数,就能把许许多多的数表示出来。因此,采用十进制计数法是人类了不起的创造。
3.教学整亿数的组成和读写。
谈话:我国2003年的煤炭产量是九亿吨,九亿是多少个亿组成的?你能对照数位顺序表把它写出来吗?(指名口答并板书)原煤产量、布的产量分别是十七亿吨、三百五十四亿米,这两个数是多少个亿组成的?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指名回答并板书)
谁能把这三个数读出来?(指名读)
提问:整亿的数应该怎样写?(写过亿级的数之后再写8个0)怎样读?(只读亿级的数,万级、个级的0都不读)
4.教学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出示教科书第92页例题。
谈话:我国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约十三亿。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指名到黑板上写数,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
提问:这两个数写出来,末尾都有很多O,写起来不方便,读数时要数清0的个数再读更不方便,有没有办法把它们改写一下,使读写都很方便呢?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
学生说出改写方法后,教师接着板书:“:960万”和。一13亿”。
960万的计数单位是什么?13亿呢?而原来的数计数单位是一,例如9600000表示9600000个一,而960万的计数单位就是‘‘万”了。
谈话:为了方便读数、写数,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l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三个数里各有多少个亿,再读一读。
(2)指名回答。
课堂小结:1.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练习与作业:做“想想做做”第2、3题。
板书设计:亿、十亿、百亿、千亿
十、认数
课题: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
课时: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含有乙级和万级的意义,掌握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组成,会读、写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 2、让学生感知较大的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一定的数感,宾感受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重难点分析: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先说一说下面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28053900 467008
(2)写出下面各数。
一万三千八百 一万零六百
2.提问:读、写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方法是什么?
强调:每级末尾数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比以前学的还大的数——含有亿级和万级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中的两幅挂图。
指名读出图上的内容:
粮食四亿三千万吨 钢材二亿四千万吨
(2)谈话: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两个数各是由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组成的,再指名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四亿三千万是由4个亿和3个千万组成的,二亿四千万是由2个亿和4个千万组成的。
(3)让学生尝试在自己的课本上对照数位顺序表写出上面两个数。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提问:
①写四亿三千万时你是怎样分级书写的?(先在亿级写“4”,再在万级写3000,再在个级写4个0)
②你是怎样写二亿四千万的?同桌互相检查写出的数,帮助纠正错误。
提问:含有亿级和个级的数怎样写?
小结:写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时,应该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万级的数一定要写够四位,最后在个级上写4个O。
2.教学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
(1)出示两个数。
350110000
l672000000
(2)谈话:下面我们研究这两个数怎样读?请发表自己的意见。
(3)组织交流。
学生的意见可能有两种:①数出最高位上的数位。然后读数。②从右往左每四位分一级whatsapp网页版,然后从左往右一级一级地读数。
让学生分别用这两种方法读数。
(4)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读出这两个数。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l题。
(1)同桌互相说说数的组成,并读数。
(2)指名在班内交流。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自由读出各数,再指名读数。
提问:读到这些数据,你想到什么?
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哪些知识最感兴趣?
练习与作业:做“想想做做”第2、3题。
板书设计:亿”和多少个‘‘万”
十、认数
课题: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课时:第五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难点分析: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二、认识近似数
1.在读读想想中初步感悟近似数。
媒体演示:
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776万册。
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398万公顷。
(1)提问:请每位学生都分别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思考:画线的四个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样?
(2)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
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像2709和1999这样的数,表示的事物的数量是准确的,我们就称它们为准确数;像43776万和14398万表示的是大约的数,也就是与事物的实际数量比较接近的数,我们就把它们称为近似数。
2.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认识近似数。
提问: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平时注意了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听过用近似数表示的例子?
说明:在人口普查、统计旅游人次、统计大宗物品数量等情况下,有时候没有办法得到一个非常精确的结果或者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就用近似数表示。
3.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并说出哪些是近似数。
(1)‘中国昆虫名录>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20069种。
(2)2002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万至600万种。
(3)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目前共有在校学生1578人。
(4)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苏州东方水城7天来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6亿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并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从中任选一题请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课堂小结:请学生说说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练习与作业: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收集一些近似数,再在班级里交流。
板书设计:认数200万至600万种
十、认数
课题:练习九
课时:第六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P96~9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数的组成,提高读写数的能力;会正确按题目要求进行数的改写;熟练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大数目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重难点分析: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数的组成,提高读写数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并说出哪些是近似数。
(1)‘中国昆虫名录>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20069种。
(2)2002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万至600万种。二、新授1、想想做做1~3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回顾数级数位名称、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进率等方面的知识,复习“十进制计数法"。第2题,可借助计数器或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进行研究与探究。可让学生模仿题目同桌两人互相提问解答。2、写数第3题,除了复习写数的方法外j还要让学生结合场景读一读图中的文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3、读数和改写想想做做4~5题强调一定要分级后读写数。第5题,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4、近似数想想做做6~8
第6题,让学生体会近似数的含义与现实意义。三、巩固练习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求近似数的方法。
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练习与作业:完成第8题
板书设计:
认数2006960000000
教学反思 :
十一、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1)(一)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l0l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重难点分析: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请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揭示课题。
二、新授 1.认识计算器。
(1)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题目: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如怎样开机、关机)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常用的计算器有很多种,它们一般都是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的。(通过几个小组的介绍whatsapp web,使学生明确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作用)
2.尝试使用。
(1)学习例题.
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那么你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吗?
出示书上例题:
38+27 30×18
要求:先独立计算,再在纸上验算,看用计算器算得是否正确。
(2)学习两步计算式题。
380+192+43 816÷68×27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得数。
讨论:你认为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应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做题,记下得数,共同订正。3、探索规律。
先算一算这一组题的结果,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再直接填出最后一题横线上的数。1×1=1l×ll= 111×111= 1111×1111= 111ll×11111=
llllllllX llllllll= (4)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一题的结果是多少。三、巩固练习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
谈话:今天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还能有它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相信你们只要勤于探索,就会有更多的收获,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练习与作业:完成第1、2题
板书设计:111×111=1111×1111=111ll×11111=
llllllllX llllllll=
十一、用计数器计算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2)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数
重难点分析: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418 2600—1 284 165×182
816÷68 784+365—493 343×725÷175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2)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2)按运算顺序操作。
①提问:这道题含有哪两则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像上面两道题那样从左往右连续按键计算呢?想一想该怎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