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pe 的衰落主要与其技术架构的复杂性、与微软的市场策略偏移有着密切的相关。
Skype 的点对点(P2P)技术源自 Kazaa,可让用户直接互联而不依赖集中服务器,在带宽昂贵的年代极度节省成本。但随着时间推移,仅有极少数工程师真正理解全部架构,系统被大量针对边缘场景的补丁绑死,难以重构。微软后来将 Skype 迁往云端,代价巨大。
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Skype 的旧架构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P2P 技术要求设备需要始终在线,但手机系统天生会冻结后台应用。同时,全球复杂的移动网络也对其造成了影响。
此外WhatsApp网页版,在被微软收购后,微软的一系列操作也未能有效地延续 Skype。2012 年,微软关闭了 Windows Live Messenger,将重心押在 Skype 上,但随后陷入了「功能堆砌」与「拉新至上」的困境,推出了市场反响平平的 Skype Qik,并在一年内两次大改应用界面。
曾经领先一代的应用,渐渐沦为模仿者。2016 年 Teams 发布,微软显然更偏爱其「企业友好」标签。到 2020 年疫情暴发,用户暴增本可成 Skype 的翻身仗,却被 Zoom 抢走舞台。这大概是 Skype 保持相关性的最后机会,也成为其棺木上的最后一颗钉子。
免费消费级聊天市场本就难以盈利,微软更无意维持一个日渐边缘的产品。
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封闭平台:Zoom 拼命向 Office 靠拢;Google Meet 与 Teams 只是各自企业套件里的「一项功能」;WhatsApp、Telegram、Signal 皆为孤岛;手机号虽成「万能用户」,却让我们手机里塞满十几个聊天软件。
要最低质量的通话和最简陋的功能?还可以拨传统电话或发 SMS。苹果的 iMessage 或许最接近 Skype 的精神,但也自带封闭和锁定。
当年 Skype 的洞见依旧正确:我们不需要更多社交平台或企业套件,而需要一层独立于应用与设备之上的互联网通信基座,一个无需完全信任单一季度财报导向公司的系统。这或许注定不是好生意,却可能是互联网的善行。
Skype 终究两者皆是——伟大的商业失败者,也是美好的互联网理想。
02
前 Skype产品经理复盘:
Skype 关停的几点关键教训
在微软正式宣布即将关停 Skype 后,前 Skype 产品经理Bartosz Jaworski 发布了一篇博客文章,从内部的视角出发,回顾复盘了导致 Skype 最终没落、关停的几点关键教训。
Skype 定位混乱,产品目标与受众不明确
面对「Teams 还是 Skype」的问题,微软给出的官方答案是:两款产品服务于不同受众——Teams 面向工作(商务会议),而 Skype 用于个人(与亲朋保持联系)。虽然功能相似,但二者足够能区别开,能够共存。
虽然这个答案虽然准确,但听起来有些官腔,也缺乏诚意。
真实的情况是,Skype 的大多数使用者其实是中小企业,「亲朋好友」只占少数。但我们在战略上方面被劝阻,甚至被明确禁止开发面向企业的功能,而是被要求迎合「亲友」群体。但「亲友」并不是 Skype 的主要用户群体。
结果导致 Skype 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定位为个人产品,但却不适合于私人沟通。
功能「堆砌」,一味追求拉新
在微软收购 Skype 之后,技术方面的优化被放在了次要位置。首要的精力转向疯狂推出新功能,从而来吸引尽可能多的新用户。但大量的尝试都失败了,成功的寥寥无几。用户对于无用功能和通话质量下降越来越失望。随着代码老化, Skype 变得更加不稳定WhatsApp网页版,崩溃成为常态。
于此同时,微软将重心彻底转移到 Teams 产品, Skype 团队大幅缩编。
疫情期间用户激增,但错失机会
在疫情初期, Skype 的用户量激增,数百万人靠视频通话维系联系。但由于多年的「技术债务」问题和团队人手不足WhatsApp网页版,Skype 并没有「乘势而起」。用户纷纷转投 Zoom。尽管 Zoom 当时被爆出了「Zoombombing」骚扰事件,但仍逐渐占据了市场。
与此同时,微软以免费的策略大力推广 Teams 给各大企业、机构。 Skype 则逐渐被遗忘。
月活仍有千万,但流失率更高
数据显示,Skype 的月活仍有几千万,每月仍有新用户,但流失率更高。当时团队的目标是找出流失原因并挽留用户。在团队被裁之前,Skype 的情况出现了小幅度的「回暖」,也是几年来的首次曙光。
在曙光乍现之时,微软对 Skype 的态度再次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领导层开始关注 Skype,要求详细汇报进度;另一方面,Skype 要与微软的「大战略」对齐,即重点不是改进 Skype,而是要提高营收利润。实际上,Skype 一直在盈利,但放在微软的整个大的业务版图中显得微不足道。
于是,Skype 又开始新增能够实现变现的功能,而不是修复技术等核心问题。这也是导致 Skype 加速走向没落的一大原因。
微软的战略抉择:自研 Teams
站在微软的立场,情况其实更复杂。Skype 在被收购时已经面临着适应互联网新格局的挑战,包括 Slack 等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在收购 Slack 还是自研竞品之间,微软选择了推出 Teams,Teams 沿用了 Skype 的后台。
从业务角度看,这是明智之举:Teams 借助 Office 365 捆绑发展壮大,活跃用户超越了 Slack。 Skype 的后台让 Teams 具备了原生音视频能力,但也继承了部分技术「包袱」。但 Teams 在微软的全力支持下,资源充沛,能够持续改进。
换言之,Skype 作为品牌已经不能再给微软带来价值。关停不是错误,只是遗憾——一个本可避免的遗憾。
https://www.theverge.com/microsoft/660985/skype-shuts-down-rip
https://blog.logrocket.com/product-management/goodbye-skype-product-insider-take/?utm_source=chatgpt.com